铸造业是高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。早在上世纪50年代,高州市就开始发展铸造业,产品远销欧美地区。1988年,高州市铸造厂与德国朗德公司合作,成立高朗铸造有限公司,成为高州市第一家合资企业,员工最多时达600多人。1996年,高朗铸造有限公司被个人承包,不久后转产。企业改制后,部分工人依靠自身积累的技术、经验和资金,纷纷成立小型铸造厂。全市铸造企业兴盛时期接近40家。 2003年之后,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之后,由于工艺落后、产品技术含量不高、亏损严重,加上企业规模小,资金薄弱,无力负担装备改造和环保要求,高州市大部分小型铸造厂在竞争中被淘汰,铸造业发展陷入低谷。 近年来,我市从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、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,大力推动铸造业转型升级。目前,全市有15家铸造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,实现转型升级,传统支柱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。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,投入30万元成立茂名市铸造工程研究开发中心,重点开展高风温冲天炉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工作。该项目收集冲天炉废气回收利用,使用了较高的热风温度(800℃),大量节约燃料(可节省40—50%焦炭),大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,提高铁水温度,既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,节约了资源,又提高了铸件质量。目前,该技术项目已投入试用,并取得了较好成效,获得了“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”奖。我市还长期与华南理工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技术攻关,累计完成省市县各级科技创新项目10多项。高州市创建铸造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(原北京钢铁学院)、华南理工大学和沈阳铸造研究所等高等院所合作,研发了“直接利用高炉铁液生产铸铁件的短流程熔化工艺与装备”,成为目前广东省唯一一家被国家工信部审核认可的符合“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”的企业。该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,具有缩短生产流程、提高生产效率、推进节能减排等优点,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 加大产品研发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我市针对当地需求,积极开发高耐磨产品。我市地处高岭土资源富区,紧靠茂名石化基地,邻近有100多家高岭土加工企业和500多家化工企业。高岭土加工企业每年需要使用耐磨铸件2万多吨。化工企业机械设备也需要大量耐磨耐腐蚀的运动零部件,如叶轮、泵壳等过流部件。此外,还有一批水泥建材行业、矿山机械也需要使用各种铸件2万多吨。为此,我市采用微量合金化及变质处理技术、热处理新工艺技术,开发“抗磨损耐腐蚀铸造合金”项目,生产出高质量的抗磨损耐腐蚀铸件。该铸件是原来普通铸件使用寿命的5—10倍。我市还不断更新生产设备,实现产品由低端向中高档转变。弘宇铸造、宏粤铸造等企业引进半自动化铸造设备、自动搪瓷流水线、现代化清砂处理及抛光精磨设备,生产各种类型的铸铁搪瓷炊具,包括煎盘、炖锅、蒸锅、炒锅、汤锅等,改变过去以烧烤网、炉头、炉座等低端产品为主的生产结构,增加了铸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。港粤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加强与日本公司合作,引进先进技术,专门生产高档次机械零配件。巨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自动射压造型流水线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我市目前的铸造产品主要有公园椅、围栏装饰铸件、烤炉铸件、搪瓷铸铁炊具以及各种机械配件等。除了机械配件,其他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。我市在巩固外国客户的同时,把研发生产轻量化、薄壁化产品作为开发国内市场的一大主攻方向。市弘宇铸造有限公司正在研发、试产电饭煲胆、薄铸铁汤煲和不粘锅等产品。 强化政府服务 帮扶企业增资扩产 鼓励、引导和扶持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,通过增加设备投入、厂房建设投入等途径实行增资扩产,加快调整产业结构,推动企业全面转型升级。创建铸造旧址位于石仔岭街道的城中村,离学校、居民生活区较近,制约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,城中村有限的土地空间也局限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。为此,政府积极为该企业解决用地100多亩,使其于去年3月投入1亿元实现易地选址整体搬迁,目前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已经完成,近日即可投产。项目投产后,一期可实现年产铸铁件5万吨、铸造用铸铁15万吨,年产值8亿元,税收超5000万元。我市还积极为志发铸造厂盘活闲置土地28000多平方米,使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,扩建厂房,增加设备,扩大生产规模,实现年产值翻了一倍。 引导企业入园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针对铸造企业关联度不高、厂房分散、产业集中度低等情况,我市以创建铸造为龙头,带动其他企业或吸引新企业向金山工业园(二期)集中,形成金属材料生产加工产业集群。目前,我市已把国内最大的铸铁公园椅生产厂家、当地的龙头企业创建铸造有限公司引导落户金山园区。下一步计划利用该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高炉—电炉短流程铸造项目,吸引其他企业或新企业向金山工业园(二期)靠拢。高炉—电炉短流程铸造项目,使创建铸造有限公司可直接为其他企业提供铁锭或铁水,节省其他企业从外省引进原材料生铁的环节,甚至减少生铁重熔的过程,节约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,带动上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链,企业形成产业联盟,集聚、集约发展,进一步推动当地铸造业实现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。
|